•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厉害了!这份防癌体检攻略简直完美!

    2017-01-03

     

      医学发展到今天,“早发现、早治疗”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多数肿瘤在疾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因而,有的人很依赖“体检”,但有的人则很排斥“体检”,更多的人对“体检”很困惑,不知如何进行“体检”。

     

      而医生们是如何看待这些疑问的呢?


      疑问1:


      你看某某某几天前体检说都正常,没几天却发现得肿瘤了,体检是不是没用呀?

     

      针对肿瘤的体检其实要复杂得多。


      现在有很多体检机构都设定了一些体检套餐,多数是针对一些常见病,除了血脂、血压、血糖这些比较容易检测的指标,针对肿瘤的体检要复杂的多。


      第一、体检尤其不可能将全身各器官的肿瘤都检查到。很多检查有创性较大,比如肠镜,不可能人人都做、年年都做,因此有些疾病是会被漏掉的。


      第二、一些发病率不高的疾病,更不可能动辄就做CT、MRI,要使用容易操作的仪器检查,比如超声,但是超声所能检查器官有限,有时对于位置比较深的胰腺癌等,超声不易发现也会被漏掉。


      第三、诊断是复杂的,往往不能依靠单一手段来实现。因此体检的效率的确有限。


      这些往往就是为什么得到了正常的体检结果,却在不久之后被诊断为肿瘤的原因。


      但是,我们不必悲观,医学正在发展,检测手段也在发展,对于某些肿瘤的诊断,往往很有效率,并且简单易行,比如子宫颈癌、乳腺癌,位置较低的直肠癌等,甚至肺癌等等,在体检中被发现的大有人在。


      建议:“体检”还是应该被我们所重视,“体检”能够使我们更接近于我们是否健康或患病的真相。

     

      疑问2:

     

      我近期之内体检了,结果正常,所以有点儿症状我是不是也不用担心?

     

      体检不是一张大网,不能网到人体内的所有疾病。


      很多检查有创性较大,不能用于所有人的体检,体检的效率有限。目前,体检机构的检查项目不可能做到检查所有脏器,且疾病在早期也并不是都能被诊断出来的。


      宋医生说:

      如果有不舒服的症状,还是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诊治。


      疑问3:


      我化验血了,肿瘤标志物都是正常的,是不是就说明我没得肿瘤?

     

      对于肿瘤的体检,不能过分依赖于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不是诊断和排除肿瘤的金标准,目前还没有达到能通过血液诊断肿瘤的水平,很多肿瘤患者,相关的肿瘤标志物都是正常的。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肿瘤患者肿瘤标志物都会升高。


      更何况肿瘤标志物项目很多,不可能把所有的肿瘤标志物都一一检测到,对于肿瘤的体检,不能过分依赖于肿瘤标志物。


      疑问4:


      我化验“肿瘤三项”没有问题,是不是就说明我没得肿瘤?

     

      没有异常值,也不能排除肿瘤的存在。


      很多体检机构设定了“肿瘤三项”,带有自定义的性质,多采取肿瘤标志物中的某三项,如果此三项中有异常值,需要进一步检查,如果没有异常值,也不能排除肿瘤的存在。


      疑问5:


      我想比别人更重视体检,频繁体检有意义吗?

     

      没有必要比医生建议的时间检查的更频繁。


      很多检查项目是有创的,不适合过多的使用。同时肿瘤的发病和发展是需要时间的,没有必要比医生建议的时间检查的更频繁。


      疑问6:


      我如何做到全身体检?

     

      唉,每次碰到要全身体检的人,我都很头疼。


      体检项目太多太复杂了,“体检”只能是针对个人情况的体检,医生无法做到让你从头检查到脚、让你把所有的检查仪器都用上、把你所有的脏器都检查到,恐怕到时候你也会因为觉得太“折腾”而接受不了。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我们还要不要体检了,要怎么体检呢?


      有的人问PET-CT能够查到全身影像,且能够最大程度的鉴别诊断肿瘤,那么这个适不适合体检呢?


      PET-CT目前的检查价格在10000元左右,不能普及适用不说,就是它的辐射性吧,虽然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但是用来体检也是不合适的。


      在此给大家提几个建议:

     

      首先是对于体检,要理性看待。


      体检要做,但是要针对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使用相对简单无创的检查但诊断效率较高的疾病,比如乳腺癌、妇科肿瘤、肺癌、肝癌等;


      有肿瘤易患因素,比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结直肠癌家族史、有家族性肿瘤聚集现象的家庭成员等,建议大家要重视体检,按医生建议定期体检。


      对于肿瘤筛查项目,列出下表,供大家参考:

     

      如果检查结果有异常,则应进一步就诊:


    疾病 特点 可考虑的体检项目 体检实现级别
    乳腺癌 女性肿瘤第1位 钼靶、超声、触诊 容易
    肺癌 恶性肿瘤第1位 低剂量胸部CT 较易
    甲状腺癌

    女性多于男性,上海较高发

    超声、甲状腺球蛋白 容易
    肝癌

    我国发病率第4位,死亡率第2位

    AFP、乙肝检查、超声、CT 容易
    胃癌
    我国发病率第2位,死亡率第3位 胃镜 侵入性检查
    结直肠癌 我国发病率第3位 便潜血、问卷调查。最重要的确诊手段为肠镜;直肠指诊对于直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便潜血及问卷调查容易实现;肠镜为侵入性检查
    子宫颈癌 三大妇科肿瘤中发病率第1位 妇科查体、宫颈脱落细胞学、HPV 容易
    卵巢癌

    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3位,死亡率第1

    彩超,CA125 容易,无创
    子宫内膜癌 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2位 彩超,确诊靠子宫内膜活检 容易
    食管癌 我国河北、河南、山西、福建高发 胃镜 侵入性检查
    胰腺癌 全世界发病率排在第13位 彩超,CA199 容易
    膀胱癌 泌尿肿瘤排名第1位 超声,确诊主要依靠膀胱镜 超声容易,膀胱镜为侵入性检查
    肾癌 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 超声,CT 超声容易
    前列腺癌 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PSA、直肠指诊、超声 容易
    其他应重视的症状 皮肤溃疡、糜烂、异常黑痣、淋巴结肿大、呕吐、胸闷、干咳、咳血、头痛等


      14种癌症常用体检间隔时间:


    疾病 常用体检间隔时间
    乳腺癌

    高危人群20岁开始;

    普通人群:

    40~49岁/每年1次;50~69岁/1~2年1次;70岁以上/每2年1次;

    有遗传易感因素者尤其应重视体检

    肺癌 55~74岁,吸烟史30包/年(例:每天吸烟1包,吸烟史30年),未戒烟或戒烟不足15年,每年1次
    甲状腺癌 常规体检时可考虑,超声有异常者3月~1年复查
    肝癌 35岁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每6月查彩超及AFP1次,35岁以前的乙肝患者也应重视体检
    胃癌
    有症状者检查;有家族史、慢性胃炎、胃溃疡或有不良饮食习惯(烧烤、腌制、大量饮酒等)可考虑检查或咨询医生
    结直肠癌

    对于便潜血阳性者及问卷调查确认为高危者,应行肠镜检查;

    便血者或有相关症状者(比如排便习惯改变)需查肠镜;

    对于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成员,应1-2年行肠镜检查1次,检查年龄视具体情况而定。

    子宫颈癌

    有接触性出血者应就诊;

    21~29岁:每3年1次巴氏细胞学检查,异常者查HPV,HPV阳性者遵医嘱治疗及随诊;

    30~65岁:每5年行巴氏细胞学检查+HPV,或每3年1次巴氏细胞学检查。 HPV阳性者遵医嘱治疗及随诊

    >65 岁、定期巴氏试验结果正常的女性,不需行宫颈癌筛查。

    有子宫颈癌前病变者遵医嘱。

    卵巢癌

    绝经后出血、月经不调者应就诊;

    有遗传易感因素者应重视体检;

    常规体检时可行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癌

    绝经后阴道流血或未绝经者异常阴道出血应就诊;

    常规体检时可行超声检查。

    食管癌

    有症状时检查;

    有家族史或高发地区或有不良饮食习惯(烧烤、腌制、大量饮酒等)可考虑检查或咨询医生;

    食管癌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

    胰腺癌

    彩超可能漏诊;

    肥胖、高脂饮食、缺乏体力运动者需重视。

    膀胱癌

    最常见症状无痛性肉眼血尿;

    常规体检时可行超声检查

    肾癌

    最常见症状无痛性肉眼血尿;

    常规体检时可行超声检查。

    前列腺癌 常规体检时可考虑。


      比较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注:肿瘤存在的情况下,肿瘤标志物可能正常


    CEA 是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其升高与消化道肿瘤、肺癌等有关
    AFP 肝癌、生殖系统肿瘤可升高
    CA199 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胰腺癌升高多见
    PSA 前列腺癌特异性标志物
    CA153 乳腺癌升高多见
    CA125 卵巢癌升高多见



    内容来源于医学界肿瘤频道,作者:宋芳华,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和荣誉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介... 返回列表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介绍及临床意...

    尊龙凯时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