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新闻热点】教育部拟招5千免费医学生

    2015-05-28

     

    摘要:为将医疗人才送到农村并留住,教育部等6部门发文规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的相关方面。但是,这一不通过薪酬制度改革、而仅指望依靠免费就能吸引优秀医学生去农村的思路,本身就很有问题。建议参考美国,医生可以留在城市,但如果你愿意去农村偏远地区行医,收入绝对更高。


      5月27日,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意见》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的招生、录取、免费项目、激励政策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而且为了使得培养人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煞费苦心。

     

      但与2010年6月发改委领衔5部委发布的《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1198号,下称《通知》)相比,似乎新意不多,而且许多核心内容字句都相同。


      招什么人?


      《意见》明确,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因此,培养专业主要是临床医学、中医学(含民族医学,下同),原则上只招收农村生源。从教育部对《意见》出台背景的介绍看,出台此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新医改以来,与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件”建设相对薄弱,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高水平医疗卫生人才特别是合格的全科医生不足,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从近年执行发改委的《通知》招收免费定向医学生情况看,报名踊跃,说明这项工作社会高度认同。因此有必要再给力。


      怎么招?


      《意见》规定,报考免费医学定向就业招生计划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本科计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高职计划在高职提前批次录取。具体每年招多少,由省级卫生计生会同有关部门于上年11月份前确定下一年度定向单位和岗位数,并会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各类免费医学生需求数量计划。计划性质为“免费医学定向”。免费医学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与培养学校和定向就业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定向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


      免哪些费?


      《意见》规定,免费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学费、住宿费标准按照当地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生活费补助标准由各省结合实际确定,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在医疗卫生支出中统筹落实。


      激励措施还有哪些?


      为了培养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意见》明确了很多激励政策,除了“免费”外,还有:

     

      ①加强学生服务基层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


      ②强化合同管理。毕业后到相应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到,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有关规定与之签订聘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实行合同管理。


      ③将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或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时间计入6年服务期内。


      ④限定执业地点。免费医学毕业生在服务期内,医师执业证书注明执业地点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⑤可以提前晋级并放宽政策。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免费医学毕业生,注册全科医师后可提前一年晋升中级职称。职称晋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放宽外语要求,不对论文作硬性规定。


      几点疑惑


      疑惑1:为尽快解决基层缺人,《意见》规定, 3年制专科主要面向乡镇卫生院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和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岗位。那么,这种降低基层医生准入,是不是使得基层医疗更加不被患者信任么?


      疑惑2:《意见》明确,国家每年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招收5000名左右5年制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的本科免费医学生。问题是招这么多能解决得了基层大量缺人的实际情况吗?


      疑惑3:加强免费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意见》提出增加免费医学生到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见习、实习时间。问题是这些机构是否具有实习条件呢?


      疑惑4:《意见》规定,免费医学生毕业后,按照入学前签署的定向就业协议,到相应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到,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有关规定与之签订聘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实行合同管理。问题是这样做符合现行人事管理规定吗?


    作者:徐毓才(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

    涨姿势┃图说护士服装的变迁史... 返回列表 这些年,我们医生的处境怎么样...

    尊龙凯时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